网站地图

301跳转-海外被墙301跳转|专业解决域名被墙|移动被墙301跳转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前教育 >

二十大报告中,有这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

时间:2023-03-19 18: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有幸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

二十大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丰富、全面、深刻,有许多创新理论与观点,现就个人初步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充分肯定了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成就

二十大报告对过去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做了充分肯定。特别是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的确如此,十年来中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在学前教育方面,围绕破解“入园难”,国家出台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

为提高劳动力素质,高中教育也加快了普及发展步伐,如期实现了普及目标。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总数达1.46万所,在校生达到2605.0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7.97%和5.59%。

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十大报告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在十八大报告中,科技与教育分别在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以论述。十九大报告中则分别在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以阐述,也就是说,科技与创新驱动是作为经济问题,教育是作为民生问题加以考虑的。

但是,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与科技单列,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讨论,而且位置前移到第五部分,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有着特别的深意。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确指出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在我们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科学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背景下,再次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我们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不见了。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现在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如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态度发生了认知偏差。

全面部署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其中有许多创新的提法。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