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民生
2023.3.17 星期五
“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厦门信息学校用心打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实践

▲城轨专业教师在实训室教学

◆【懒小丫】

◆[劳小东]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顺序的变化带来的是教育的创新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个专业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厦门信息学校获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发布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取得显著成绩。
1两项课程荣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白色地铁遇上蓝色大海,每当厦门地铁行驶在大海之上,17岁的林浚超脑子里想的,是60多年前“移山填海”的英雄历史和“海堤精神”。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厦门信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上,老师莫荥跳出课本,和学生讲起鹰厦铁路高集海堤段的修筑历史和工程难题,“移山填海”的英雄精神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后,一名学生和家长漫步铁路公园,当起“小老师”,绘声绘色讲解鹰厦铁路故事,再讲到专业知识,从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传播者。
这种教学设计,正是信息学校“课程思政”的生动案例。教学团队以鹰厦铁路建设历史为思政载体,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色,讲解詹天佑精神、老铁道精神,发掘厦门特有的嘉庚精神、特区精神、海堤精神、金砖精神等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家国情怀。
在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圆脑袋、大眼睛、粉脸蛋的卡通人物“懒小丫”和“劳小东”,是学前教育专业2052班创作的吉祥物,学生们以这两个形象制作了系列幼儿绘本,在校外实训时把中国劳动故事讲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听。
这是《幼儿文学》必修课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成果。教学团队创新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形成横向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2021年以来,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幼儿文学》课程,双双被福建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2两个课题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
“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行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同频共振。”厦门信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庄铭星说。
2021年,厦门信息学校再度从学校层面通知强调,所有课程都要融入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此后,学校确立2021年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项课题16项,征集72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评选出30份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体系不断生长,枝繁叶茂。今年,该校《课程思政融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和《地铁战“疫”思政元素融入城轨专业课教学研究》两项课题,成功获得福建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和厦门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激励学生立志成材。除了省规划课题,还立项了4项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都是关于课程思政,涵盖了学校各大专业群。
很多人会把中职生定义成失败者,但他们其实只是一时的受挫者。校长庄铭星告诉导报记者,该校已形成以思政课为关键、以文化课为依托、以专业课为纽带、以校本课为特色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重新点燃学生心中的动力之火,锻造未来工匠之魂。
近3年来,该校学生参加福建省高职分类招考,本专科上线率100%,曾勇夺教育类、城市轨道交通类、电子类及商贸管理类状元,2022年1076名考生中有100人考上本科。
学校名片
厦门信息学校创办于1981年,是岛内唯一一所市直属公办综合性中职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双高计划”A类项目校。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学校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
导报记者 林芯谊 通讯员 郭珏莹 莫荥/文 厦门信息学校供图